
2025年大通证券,国产剧市场迎来了一场“大男主剧”的强势回归。
《藏海传》《暗河传》《天地剑心》《水龙吟》等作品密集上线,不仅在数量上形成规模,更在叙事与内核上,完成了一次静悄悄的“破圈”转型。
这一次,大男主剧甩开过去“直男爽文”的刻板印象,不再是简单的“打怪升级、后宫成群”。它正试图走通一条全新的路:将男频的“世界观”骨架,与女频的“情感”血肉进行一场深度缝合。
01
世界观重构:
从宏大设定到情绪共鸣
传统男频IP的核心魅力在于构建一个庞大、自洽且充满权力逻辑的异质世界。然而,其改编剧集却屡屡陷入“重设定、轻共情”的陷阱,复杂的力量体系、史诗级的宏大背景、密集的专有名词,对于非核心受众构成了极高的理解门槛,导致剧集常常“圈地自萌”。
而2025年的这批大男主剧,展现出一个显著的转变:世界观不再作为冰冷的背景板,而是被“情感化”,成为推动剧情发展与观众情绪投入的核心要素。
例如,《藏海传》里,宏大的权斗和家仇并不空洞,它们全部沉淀为主角藏海个人的“隐忍”与“挣扎”。观众追随他,不止是看一场复仇,更是沉浸式地体验一个人在命运重压下的情感困境与释放。
《水龙吟》也是如此,纷乱的江湖与朝廷之争,始终紧扣主角唐俪辞被误解的处境。世界观的冲突主要是为了塑造他这个“美强惨”的形象,让观众通过共情他一个人的命运,进而理解整个世界的逻辑。
《天地剑心》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更加典型。主角王权富贵从小被家族培养成一台没有情感的“斩妖机器”,但剧集并未让他停留在“我很强,我砍妖”的浅层设定。他挥剑的理由,从最初冷冰冰的“奉命行事”,逐渐转变为充满温度的“守护所爱之人”。这个觉醒的过程,为“道”与“众生”的宏大命题赋予了血肉,将其内化为角色具体的情感驱动力。
这样的“情感化”处理,本质上是将男频IP中“世界为何”的命题,转化为女频审美更易接受的“人物何为”的命题。它降低了非原著观众的准入门槛,让观众首先被“人的处境”所吸引,进而主动探索“世界的规则”。这一转变显著吸引了更多女性与年轻观众,以《水龙吟》为例,【欢网大数据】显示其大屏用户中女性占比达55.5%(TGI 114);同时受众更加年轻,3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50%,其中20-29岁群体TGI高达146,远超平均水平,证明了情感化叙事的强大吸引力。
02
英雄进化:大通证券
从“征服世界”到“治愈世界”
传统大男主叙事的核心驱动力,往往建立在主角对世界的“征服”之上。无论是《斗破苍穹》中“莫欺少年穷”的逆袭之路,还是《庆余年》中权倾朝野的终极目标,其叙事逻辑本质上是一场以胜利为终点的征服游戏。英雄的价值,主要通过其对外部世界的控制力来体现,这正是典型的“直男爽文”模式。
而当下这批大男主剧,则展现出对英雄主义的全新理解。主角的核心任务,正在从单向的“征服世界”,转向更为复杂的“治愈世界”与“自我救赎”。这一转变不仅让角色更有血有肉,也让故事的情感表达更宽广,使英雄形象更具现代性与共鸣感。
《暗河传》中的苏暮雨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。身为江湖最黑暗的杀手组织成员,他内心并不追求权力,而是在血腥的规则和自己的良心之间不断寻求平衡。他的目标不是成为暗河的统治者,而是试图为这个深陷泥沼的组织寻找一条通往光明的出路。
尽管这部剧整体风格偏暗黑,但其“治愈型”英雄塑造仍吸引了相当比例的女性观众:【欢网大数据】显示,女性观众占比47.1%(TGI97),男性观众占比52.9%(TGI103),说明其在保留男性观众基本盘的同时,也成功触达了近半女性受众,实现了性别观剧壁垒的初步打破。
《水龙吟》中的唐俪辞同样如此。他破解阴谋、应对江湖纷争,靠的不是“开挂”的武力或智商,而是一场不断面对自身创伤的过程。他的成长,不是等级提升,而是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慢慢长大,最终与自己、与世界达成和解。
这种“治愈型”英雄主义的崛起,正切中了其核心受众即年轻群体的情感渴求。【欢网大数据】近五年19部大男主剧的整体受众数据表明,该类型的基石正是青年群体:40岁以下观众占比高达67%,其中尤以20-29岁的年轻观众占比最为突出。
2025年的这批新作,并未固守“力量碾压”的传统爽感,而是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压力下年轻一代审美的变迁,转向欣赏人物“在困境中脆弱、坚守与成长”的真实过程。男性观众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力量的成长与智慧的较量,而女性观众则能捕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情感张力,成功创造出一种能够跨越性别界限的“双向爽感”,让不同性别的观众都能在同一个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锚点。
03
叙事融合:
从“单人英雄”到“关系群像”
在传统大男主剧中,配角往往沦为推动主角升级的“工具人”——反派降智以衬托主角英明,盟友无脑追随以彰显主角魅力。这种“伪大男主”结构,看似突出主角,实则削弱了故事的张力和真实感。
2025年的部分大男主剧,则有意识地在主角之外,构建一个有血有肉的“关系网络”。通过细腻刻画角色间的情感羁绊,剧集不仅丰富了叙事层次,也让主角的成长更具可信度与感染力。这标志着创作思路从“塑造神”到“刻画人”的转变。
《暗河传》中,苏暮雨和苏昌河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,极大地丰富了剧情,也让两人的形象在对比中更加鲜明。他们每一次交手或合作,都是理念的碰撞,都在重新塑造彼此。
同样,《藏海传》里藏海与庄之行、香暗荼等人的互动,也远不止是盟友或恋人那么简单,这些关系实实在在地推动着故事,催生着角色的成长。这些关系是真正塑造主角人格与命运的核心。
《天地剑心》在人物关系的构建上展现出更为系统性的创新。剧中,王权富贵与清瞳被塑造为“引导型恋人”,在相互救赎与彼此成就中,共同完成了从“工具”到“人”的觉醒。同时,权如沐、风庭云等配角也并非功能性标签,而是具备独立故事线与情感张力的鲜活个体,共同构成一幅饱满的群像图景。
这种“关系驱动”的叙事模式,将女频剧中细腻的情感刻画融入以大男主为主线的宏大框架中,使主角的成长从一场孤独的“独角戏”,升华为在碰撞、合作中完成的“交响乐”。这一策略也直接反映在【欢网大数据】的大屏用户画像上:女性观众占比57.8%,TGI达118,显示出女性受众对情感互动与角色成长的高度共鸣。
04
大男主剧的“中间道路”
兼容并蓄的新叙事语法
2025年的大男主剧之所以引人注目,并非因为它们在某一个方向上做到了极致,而恰恰在于它们试图在多个维度上实现“兼容”:兼容男频的叙事规模与女频的情感浓度,兼容个人英雄主义与群体关系张力,兼容传统武侠的江湖气与当代观众的共情需求。
这其实是一条“中间路线”的探索。它不固守传统男频的老路子,也不完全倒向女频风格,而是尝试在两者之间,找到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。这种探索,展现了国产剧在应对观众口味越来越多元时的自我调整和创新。
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,这是一次必要的升级。观众审美越来越高,需求也越来越细分,过去那种只瞄准单一性别的剧集模式已经不够用了。大男主剧的这次转型,本质上是在挖掘男性和女性观众都感兴趣的情感共鸣点,打造打破性别局限、更多人喜爱的内容。
而从更广的文化视角看,这种叙事方式的融合,也反映出如今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。在性别观念更趋平等、每个人都关注内心感受的今天,那种只强调强者征服的传统故事已经很难打动所有人。相反,能展现情感深度、关系张力,并带来治愈感的英雄形象,才更符合当代青年对“自我成长”和“人际关系”的理解。
当然,这条“中间道路”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。在实践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设定拧巴、叙事失衡的尝试。如何平衡世界观架构与情感描写,如何处理个人英雄主义与群体价值的关系,如何让两性审美真正融合而非简单拼接,这些都是创作者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未来的大男主剧,若能持续沿着这条“中间道路”探索,不断优化叙事方法,深化情感表达,平衡两性审美,必将开创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创造力的叙事蓝海。告别“直男爽文”的路径依赖,拥抱“全民共情”的创作理念,大男主剧才能真正打赢这场“破圈之战”,成为一座能连接不同性别、不同喜好观众的桥梁。
来源:欢网大数据大通证券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